《運輸市場學》課程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運輸市場學
英文名稱:Transportation Market
課程類型:專業平臺課
總學時及學分:48學時、3學分
適應對象:交通運輸專業
主要先修課程:交通運輸工程學、交通運輸組織學
執行日期:2017年9月
一、課程的性質與任務
性質:《運輸市場學》是交通運輸專業的專業必修課,本課程主要從交通運輸的供需理論角度出發,對交通運輸市場購買行為分析,需求分析,交通運輸企業經濟分析理論進行介紹。通過本課程學習使學生能掌握運輸市場經濟基本知識,理解其專業領域及內涵。為學習后續的專業課程創造良好的先決條件,為本專業知識的掌握,獨立工作能力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任務:本課程主要包括運輸市場的歷史演進與變遷、運輸市場營銷概論、運輸市場營銷管理過程、運輸市場購買行為分析、運輸服務質量、運輸市場需求分析、運輸市場細分、運輸產品、運輸產品定價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掌握運輸經濟和運輸市場的基本知識,主要先修課程有交通運輸工程學、交通運輸組織學等,主要后修課程有交通運輸商務管理等。這門課程教學的內容安排、過程組織上既要重視理論的介紹同時又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鍛煉學生掌握本行業的法律問題;培養工作崗位需要的綜合素質。
二、課程的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了解運輸市場營銷的基本理論,理解運輸市場的購買行為的產生,理解運輸服務質量的要求,掌握運輸市場需求與供給的基本知識與理論,掌握如何分析運輸成本,計算運輸價格,培養運用相關知識理論分析案例的能力。為工作、生活中的高效管理奠定基礎,逐漸形成觀察、思考、分析和解決有關理論、實踐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基本素質。
培養學生運用期刊、雜志、網上資源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培養學生的組織紀律性、自主學習能力、團結協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迎難而上、堅持不懈的毅力和愛崗敬業精神。通過學習使學生的專業管理綜合素質得到提高,為學生能夠真正成為有知識、懂管理、具有現代企業意識的專業人才打下基礎。
三、教學內容及其基本要求
模塊一 運輸市場概述及運輸市場的歷史演進
教學內容:
1.1 市場、運輸及運輸市場的相關概念
主要講述了市場的概念、構成要素、功能、類型;運輸的概念特征;運輸市場的基本概念、構成要素、特點、類型;交通運輸的意義及其產業特征,交通與經濟發展,交通與城市發展;經濟學發展歷程,交通經濟學的概念與主要研究對象市場的概念:社會分工和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
1.2 運輸市場的歷史演進與變遷
主要講述了運輸市場的歷史演進、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
教學基本要求:
1、了解市場的概念、構成要素、功能、類型;運輸的概念特征;運輸市場的基本概念、構成要素、特點、類型;
2、了解運輸市場的歷史演進與變遷。
教學重點:運輸市場含義、特征、構成要素、類型
教學難點:運輸市場含義、構成要素
模塊二 運輸市場營銷概論及市場營銷管理過程
教學內容:
2.1運輸市場營銷基本理論
主要講述了市場營銷的含義、市場經營觀念、市場營銷的組合策略,運輸產品的特點,運輸生產經營的特點,運輸企業市場營銷的基本理論,市場的形態,交通運輸市場的特征及作用,交通運輸市場的形態。
2.2 運輸市場營銷管理過程
主要講述了服務與服務營銷,服務的含義,服務的特征,服務營銷的含義,服務營銷特點,關系營銷的含義、特點,運輸市場營銷管理過程步驟。
教學基本要求:
1、了解市場營銷的含義、市場經營觀念、市場營銷的組合策略,運輸產品的特點,運輸生產經營的特點,運輸企業市場營銷的基本理論;
2、理解運輸市場營銷管理過程步驟、服務與服務營銷、關系營銷的基本知識。
教學重點:運輸市場營銷基本理論、市場營銷的組合策略
教學難點:運輸市場營銷管理過程步驟
模塊三 運輸市場購買行為分析及運輸服務質量
教學內容:
3.1 購買行為
主要講述了運輸消費者購買行為模式和類型,運輸消費者購買決策過程,影響消費者購買的主要因素,人因素、心理因素、社會因素、文化因素等。
3.2 運輸服務質量的指標因素及基本方法
主要講述了運輸服務質量的概念及其指標因素,提升運輸服務質量的基本方法。
教學基本要求:
1、理解運輸消費者購買行為模式和類型,運輸市場購買行為產生的原因分析,影響因素分析;
2、掌握運輸服務質量的指標因素及保證運輸服務質量基本方法。
教學重點:運輸服務質量的指標因素、購買行為影響因素分析
教學難點:運輸服務質量的指標因素及基本方法
模塊四 運輸市場需求分析及運輸市場細分
教學內容:
4.1 運輸需求分析
主要講述了貨運、客運、城市交通運輸需求概要,運輸需求的影響因素分析,貨運、客運、城市交通運輸需求定性與定量分析,貨運、客運、城市交通運輸需求特點運輸需求分析是運輸消費者在一定時期內,在不同的價格水平下愿意并能夠購買的運輸產品量。同時也重點講述了交通運輸供給基礎知識,交通運輸基礎設施供給特征,運載工具分類及特性、效率,運載工具的經濟壽命與擁有成本,城市公共交通供給。
4.2 運輸市場細分
主要講述了運輸市場細分的概念,市場細分的作用,運輸市場細分的條件,運輸市場細分變量與方法。
主要講述了運輸市場細分的步驟,市場細分的種類和市場細分的基本方法。
教學基本要求:
1、了解貨運、客運、城市交通運輸需求概要,運輸需求的影響因素分析;
2、理解貨運、客運、城市交通運輸需求定性與定量分析;
3、掌握交通運輸供給基礎知識,交通運輸基礎設施供給特征,運載工具分類及特性、效率,運載工具的經濟壽命與擁有成本,城市公共交通供給運輸市場需求與供給的基本知識與理論;
4、了解運輸市場細分的概念,市場細分的作用,運輸市場細分的條件;
5、理解運輸市場細分的基本類型、步驟及方法。
教學重點:運輸市場需求與供給的基本知識、運輸市場細分
教學難點:運輸市場需求與供給理論
模塊五 運輸產品及運輸產品定價
教學內容:
5.1 運輸產品
主要講述了產品,整體產品概念,運輸產品的概念,交通運輸成本構成與特點,交通運輸成本計算與分析,交通運輸分析中的廣義費用。
5.2 運輸產品定價的影響因素
主要講述了運輸成本的基本概念,影響運輸成本的基本因素;運輸價格,運價的結構及形式;運輸定價,定價理論,邊際成本定價法,價格歧視與高峰定價,含有聯合成本時運輸定價的成本分攤;運價管理。
教學基本要求:
1、了解運輸產品、整體產品的基本概念、特點;
2、理解交通運輸成本構成與特點,交通運輸成本計算與分析,交通運輸分析中的廣義費用;
3、掌握交通運輸價格特征,運價制定策略與案例
4、影響運輸成本的基本因素;運輸價格,運價的結構及形式;運輸定價,定價理論,邊際成本定價法,價格歧視與高峰定價,含有聯合成本時運輸定價的成本分攤;運價管理,運輸產品的定價程序、定價方法。
教學重點:運輸產品的基本分類、定價程序、定價方法
教學難點:運輸產品的定價方法
四、各教學環節學時分配
五、教學建議
本課程的教學環節和內容以培養學生理解和掌握運輸市場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指導思想來進行設計。具體包括以下實施層次:
(1)給出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模式和學生學習方法等方面的建議,授課形式以課堂、研討、實驗、習題課相結合的方式,以課件為主,板書為輔,鼓勵和組織學生結合重點章節內容,由學生自主設計、討論并形成方案,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學生課外時間需完成課下作業。
(2)結合學院大學生創新計劃行動,鼓勵和組織學生大膽參與課余實踐和創新活動。提高大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勇于創新的能力。
(3)本課程理論性較強,在課堂上多討論,提高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程度,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教師帶領學生深入企業,了解現代企業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以及企業對人才知識需求情況,實現課堂教學與企業實際對接。
(5)鼓勵學生主動接受新知識,拓寬專業知識面,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與企業實踐相結合。
六、考核評價方法及要求
本課程以基本理論、基本方法考核為主線,建立開放式的全程考核體系,采用日??荚嚭推谀┛荚嚦煽兿嘟Y合的方式。日??荚嚢▋刹糠?/span>:一是每授課2-3次即批改和評閱1次作業,根據作業質量給定成績;二是課內實踐的表現和成績,結課考試成績即期末考試成績。平時作業完成量低于總量50%者不能取得該課程的結課考試資格。
學期總評成績=日常評價+期末考試成績
日常評價占30%
期末成績占70%
七、教材與主要教學參考資源
教材
1、歐國立:運輸市場學.中國鐵道出版社,2005
參考
1、劉作義:運輸市場營銷學.中國鐵道出版社,2010
2、邵春福,秦四平:交通經濟學.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3、賈順平:交通運輸經濟學.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制定者:劉聰娜、2017年8月
審核者:王志欣、2017年8月
批準者:沈文濤、2017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