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制圖》課程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機械制圖
英文名稱:Mechanical Drawing
課程類型:學科平臺課
總學時及學分:64學時,4學分
適應對象:交通運輸專業
主要先修課程:高等數學一
執行日期:2017年9月
一、課程性質與任務
性質:機械制圖課程是交通運輸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學科平臺課。本課程是大學一年級第一學期開設的一門課程,主要內容涵蓋制圖基本知識、投影的基礎知識、組合體、機件的常用表達方法、零件圖、裝配圖等,后續課程為計算機輔助設計CAD、機械設計基礎、汽車構造等。
任務:本課程主要研究機械制圖的基本知識,研究機械圖樣的繪制與識讀規律和方法,通過機械制圖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生掌握投影法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培養繪制和閱讀機械工程圖樣的基本能力,培養圖解空間幾何問題的基本能力,培養對三維形狀與相關位置的空間邏輯思維能力和想象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徒手繪圖、儀器繪圖能力。為學生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以及課程設計、畢業設計打下堅實基礎,為學生畢業后就業和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奠定堅實的職業實用技能。
二、課程教學目標
本課程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正確的使用繪圖工具和儀器,掌握用儀器和徒手繪制機械圖形的技能,使學生掌握機械制圖國家標準和相關行業標準,學會查閱零件手冊和國家標準,能正確閱讀和繪制復雜零件圖和中等復雜程度的裝配圖。通過投影理論的學習,運用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養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工程設計能力,培養學生一絲不茍、刻苦鉆研的能力,培養學生勇于創新、團結協作能力,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情感,提高學生適應社會變化的能力。
三、教學內容及其教學基本要求
第1章 機械制圖基本知識
教學內容:
1.1國家標準技術制圖和機械制圖的基本規定
主要講授機械制圖國標標準及相關規定、圖紙幅面及格式、比例、字體、圖線、尺寸標注等。
1.2繪圖工具及其使用
1.3常用繪圖工具及繪圖方法 常用幾何圖形的繪制
1.4平面圖形的繪制和尺寸標注
主要講授平面圖形的尺寸注法、平面圖形中的線段分類和作圖順序、繪圖方法和步驟等。
1.5徒手繪圖的方法
教學基本要求:了解繪圖工具及其使用,理解國家標準技術制圖和機械制圖的基本規定,掌握常用繪圖方法及常用幾何圖形的繪制,掌握平面圖形的繪制和尺寸標注,
重點:國家標準技術制圖和機械制圖的基本規定,平面圖形的繪制和尺寸標注。
難點:常用繪圖工具及繪圖方法,平面圖形的繪制。
第2章 投影的基礎知識
教學內容:
2.1 投影的基本知識
主要講授投影法的基本知識、正投影的基本特性等。
2.2三視圖及其對應關系
主要講授三視圖的形成、三視圖的投影規律等。
2.3點的投影
主要講授點投影的基本性質、兩點相對位置和重影點。
2.4直線的投影
主要講授直線三面投影的基本特性、各種位置直線的投影特征,一般位置直線等。
2.5平面的投影
主要講授平面的表示法、各種位置平面投影特性、平面上的直線和點。
2.6點、直線、平面的位置關系
教學基本要求:了解投影的基本知識,理解點、直線、平面的位置關系,掌握三視圖及其對應關系,點的投影、直線的投影及平面的投影。
重點: 三視圖及其對應關系。
難點: 三視圖及其對應關系,點、直線、平面的位置關系。
第3章 平面體 回轉體
教學內容:
3.1平面體 回轉體
3.2平面與立體相交——截交線
3.3立體與立體相交——相貫線
教學基本要求:了解基本體的類型,理解基本體的投影特點,掌握平面體和回轉體投影規律,掌握截交線和相貫線的投影。
重點: 平面體和回轉體投影規律,截交線及相貫線的畫法。
難點: 平面與立體相交(截交線),立體與立體相交(相貫線)。
第4章 組合體
教學內容:
4.1 組合體的形狀分析
主要講授了組合體的組合形式及其形體分析、組合體表面間的相對位置等。
4.2 組合體的三視圖的畫法
主要講授組合體三視圖的畫法和繪圖的基本注意事項。
4.3 合體視圖的尺寸注法
主要講授尺寸標注的基本要求、組合體的尺寸標注。
4.4 組合體視圖的識讀
教學基本要求:了解組合體的形狀分析,掌握組合體三視圖的畫法,掌握合體視圖的尺寸注法及組合體視圖的識讀。
重點: 組合體的形狀分析,組合體視圖的識讀。
難點: 組合體的三視圖的畫法。
第5章 機件的常用表達方法
教學內容:
5.1視圖
主要講授基本視圖、向視圖、局部視圖、斜視圖集應用舉例。
5.2剖視圖
主要講授剖視圖的形成、畫法和標注,剖視圖的種類及應用等。
5.3斷面圖
主要講授斷面圖的概念、移出斷面圖、重合斷面圖等。
5.4局部放大圖和簡化畫法、綜合應用舉例其他表達方法
5.5第三角畫法簡介
教學基本要求:了解第三角畫法簡介,理解局部放大圖和簡化畫法,掌握視圖、剖視圖、斷面圖。
重點:視圖、剖視圖及斷面圖。
難點:剖視圖及斷面圖的畫法。
第6章 標準件與常用件
教學內容:
6.1螺紋及螺紋連接
6.2鍵和銷連接
6.3齒輪
6.4滾動軸承
教學基本要求:了解標準件與常用件基本知識,掌握螺紋及螺紋連接的知識及畫法,掌握鍵和銷連接畫法,學會齒輪及滾動軸承。
重點:螺紋及螺紋連接及螺栓、螺母的比例畫法。
難點:螺栓、螺母的畫法、齒輪、滾動軸承。
第7章 零件圖
教學內容:
7.1 零件圖的作用與內容
7.2 零件視圖的選擇
主要講授視圖選擇的要求、視圖選擇的方法和步驟等。
7.3 零件圖的尺寸注法
主要講授零件圖尺寸標注的基本要求、如何正確選擇基準、尺寸標注的形式典型零件的尺寸標注等。
7.4 技術要求在零件圖上的標注
主要講授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形狀公差、位置公差等技術要求,技術要求在零件圖上的標注等。
7.5 零件的工藝結構
7.6 常見典型零件圖例分析
7.7 零件測繪
教學基本要求:了解零件圖的作用與內容,了解零件的工藝結構,掌握零件視圖的選擇,掌握零件圖的尺寸注法,掌握常見典型零件圖例分析。
重點:零件視圖的選擇,零件圖的尺寸注法,技術要求在零件圖上的標注。
難點:常見典型零件圖例分析,技術要求在零件圖上的標注,零件測繪。
第8章 裝配圖
教學內容:
8.1 裝配圖的作用與內容
8.2 裝配體的表達方案
8.3 裝配體的工藝結構
8.4 畫裝配圖的方法和步驟
主要講授工作原理、裝配關系、畫裝配示意圖、確定裝配圖的表達方案、畫裝配圖的步驟等。
8.5讀裝配圖、由裝配圖拆畫要件圖零件測繪
主要講授讀裝配圖的一般要求、讀裝配圖的基本方法、分析視圖,了解工作原理、分析零件間的裝配關系及裝配體的結構、分析零件看懂零件的結構形狀等。
教學基本要求:了解裝配圖的作用與內容,掌握裝配體的表達方案,掌握畫裝配圖的方法和步驟,能讀裝配圖。
重點:讀裝配圖、由裝配圖拆畫要件圖零件測繪,裝配圖的識讀。
難點:畫裝配圖的方法和步驟,裝配體的表達方案。
四、各教學環節學時分配
五、教學建議
本課程內容為機械繪圖和機械識圖,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循序漸進,使學生掌握機械制圖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在內容取舍上,從培養學生識圖能力、讀圖能力出發,注重知識的實用性,保證學生掌握重點知識內容,為以后學習相關專業課程和從事相應工作奠定基礎。
機械制圖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教學環節和內容主要以培養學生理解和運用機械制圖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指導思想來進行設計。
1、本課程實踐性較強,在課堂上鼓勵激發學生,提高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程度,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本課程給出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模式和學生學習方法等方面的建議,授課形式以演示、研討、實踐相結合,上機實習練習方面鼓勵和組織學生,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3、結合學院大學生創新計劃行動,鼓勵和組織學生大膽參與課余實踐和創新活動,提高大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勇于創新的能力。
4、本課程在多媒體講解理論的同時,重視學生手工制圖和空間立體感的建立,學生平時繪圖練習作為該課程考察成績的一部分。
六、考核評價方法及要求
本課程以機械制圖知識理論知識為主線,建立全新的考核體系,課程總成績采用平時考核成績和期末考核成績相結合的方式。平時考核包括平時繪圖作業、平時課堂表現,占學期總成績的30%,期末考核成績占課程總成績的70%。
總評成績=平時成績(含實踐)+期末考試成績,平時成績占30%,期末成績占70%。
七、教材與主要教學參考資源
教材:
1、程婧璠、王萍:機械制圖,冶金工業出版社,2016
2、祝榮欣:機械制圖習題集,冶金工業出版社,2016
參考資料:
1、葉大萌:機械制圖,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5
2、胡建生:機械制圖(多學時),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
3、文和平:機械制圖習題集,浙江大學出版社,2015
制定者:李淑敏、2017年8月
審核者:王志欣、2017年8月
批準者:沈文濤、2017年8月